返回
丝路资讯
“一带一路”与拉美十国调研报告(一)
2019年10月21日

 

       本文系拉丁美洲十国调研的总报告。主题聚焦“一带一路”在拉美的延伸与拉美的发展问题。

 

       仅六年时间,“一带一路”已经延伸到拉美19个国家,占拉丁美洲34个国家的56%,展现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未来前景。今年11月13-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11次会晤将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这将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全球覆盖面,提供全球性最大的公共产品合作平台,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中国方案,创造了中国机遇,成为南南贸易投资金融合作的典范。为此,网站刊登了该项调研的核心观点,供参考。

 

       目录

       一、“一带一路”是这样延伸到拉美

       二、一个小国为何加入“一带一路”合唱团

       三、中国在拉美的四种存在形态

       四、中国登陆拉美的三大焦点议题

       五、“一带一路”如何重塑世界经济地理

 

       一 “一带一路”是这样延伸到拉美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间并不长。以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宣布“一带一路”倡议为起点,随着朋友圈的扩大,“一带一路”建设的内涵也随之延展。最初的设想是通过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更有效地连接中国腹地与亚洲、中东、非洲和欧洲商业贸易通道。特别是在非洲国家表示愿将本国发展战略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后,拉丁美洲国家坐不住了。

 

       拉丁美洲多位驻外使节在多种场合代表国家向中国政府表示,拉美愿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2015年,玻利维亚驻华大使表示,“一带一路” 对玻利维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之后,秘鲁前外交部长兼驻华大使贡萨洛·古铁雷斯·雷纳尔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表达秘鲁希望“一带一路”扩展到拉丁美洲,秘鲁愿意出现在“一带一路”的平台上:“将中国和拉丁美洲之间的相互依赖,经济互补和技术转让两者联系起来。”智利驻华大使豪尔赫海涅发声,赞扬该计划旨在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团结世界,并呼吁中国让拉丁美洲也能加入其中。阿根廷前外交部长苏珊娜·马尔科拉说,这项倡议是“一个超越传统丝绸之路到达拉丁美洲的重要多边一体化项目”。

 

       面对拉丁美洲积极寻求被纳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呼声,中国给予热情的拥抱:将拉丁美洲与“一带一路”联系起来影响巨大,这个“合唱团”当然需要更多声部的参与。申请加入合唱团的还有太平洋地区的国家,这个地区的一万多个岛屿,犹如散落在浩瀚太平洋中的璀璨珍珠,她们本身就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向延伸的地带。

 

       将拉美国家纳入“一带一路”框架范围经过一段调整的过程。起点始于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习近平主席与阿根廷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的会晤中首次回应,将拉丁美洲地区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至此,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全覆盖,这是有史以来由一个最大新兴经济体向全世界提供的规模最大的公共产品合作平台。

 

        2018年1月,在智利召开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通过并发表了《“一带一路”特别声明》,正是在中拉《“一带一路”特别声明》里,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中国与拉美之间“为实现互利合作而搭建的新的平台”。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一带一路”将“为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前景”,拉丁美洲地区被王毅部长称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可以说,这次会议是“一带一路”倡议正式登陆和抵达拉美与加勒比地区,中国向拉美34个国家发出正式邀请,拉开了“一带一路”延伸到拉美的序幕。

 

       拉美和加勒比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与中国签订了双边“‘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或者是“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但也有一些国家,比如,2018年5月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同中国签署了《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但无论是《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还是《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两者的内容是相一致的。截至2019年4月,与中国签署双边协议的拉美国家共有19个(见表1),约占34个拉丁美洲国家的56%。与此同时,中国与大洋洲的9个国家也签署了“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自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开始“行走拉美十国”的调研采访,其中包括已经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7个国家,分别是智利、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巴拿马、古巴和牙买加。在牙买加采访时,中牙两国尚未签署备忘录,而离开牙买加不久后传来了消息,此前牙买加总理霍尔尼斯就曾表态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那是在中国酒钢收购阿尔伯特氧化铝厂的一次庆典活动时。而采访的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则没有与中国政府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巴西、阿根廷是拉美ABC俱乐部的重要成员国,巴西还是金砖国家俱乐部成员。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延伸拉美从时间上稍晚于“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但是从覆盖地域的延展,到落实“一带一路”核心要义与夯实,再到合作领域的深入,都具有独特之处。

 

       首先是地域的扩展与人口的覆盖。“一带一路”延伸到拉美,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形成的海上与陆地的一个闭环系统,变成一个链接世界五大洲的三个闭环系统,从原来覆盖人口64%扩大到73.5%;其次,目前拉丁美洲“一带一路”相比较“一带一路”沿线其它地区,是金融最活跃与金融渗透度最深入的地区,是政府间贷款与中资企业收购、投资额最大的地区;最后,也是与拉美国家合作领域与合作方式最多样化的地区。

 

       二 一个小国为何加入“一带一路”合唱团

       当“一带一路”延伸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时,此倡议在其他地方开始出现一些非议。

 

       记者出发去拉美前夕,有些原来已经同意接受采访的中资项目被告知,因种种原因“不方便接受采访”。原因是拉美一些国家政权从左翼政党转移到右翼政党的轮替,新政府开始对中资企业的项目进行审查,比如厄瓜多尔、阿根廷。

 

       此间,美国多家机构举办各种听证会,特别是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等,系统性地“审视”中国在西半球的作用与影响,从最初的中国对拉美投资“可疑的经济影响”,到试图在中拉之间播下分歧的“债务外交陷阱”,乃至美国政府要员亲赴拉美,当面劝告拉美国家。

 

       听起来 “一带一路”在拉美的处境艰难?其实不然。面对美国对“一带一路”延伸到拉美的挑拨、指责甚至恫吓,为什么会有19个拉美国家义无反顾地搭上“一带一路”的这趟列车?事实本身就表明了拉美国家的态度,这是基于对国家利益和中长期趋势的分析结果。

 

       以牙买加为例。牙买加是距美国只有700多公里的加勒比岛国,其国土面积与天津市相等(10991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相当于大庆市(290万,2017年)。2019年4月,中国驻牙买加大使田琦与牙买加外交外贸部部长约翰逊-史密斯代表两国政府,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牙买加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而这一切都是在美国阻止“一带一路”进入拉美地区的情况下发生的。为什么牙买加不惧怕美国的恐吓?

 

       牙买加是一个农业、工业水平相对落后的小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旅游业,长期以来依靠农产品和矿石出口换取外汇,进口几乎所有的消费品,日子过得有点入不敷出。其最大的进口与出口来源地均是美国。此外,牙买加还是拉美地区为数不多的讲英语国家。按照美国国会对牙买加的评估文件描述,美国与牙买加是“亲密的友谊关系”。但是牙买加人抱怨,自冷战结束后,很长时间以来美国公司在这个地区的投资几乎为零(不包括对外援助)。说起来心酸,很多年来牙买加经济中唯一也是最大的外商投资,竟是一家西班牙酒店。“美国开始尝试建立单极世界的愿景,忽视了包括前盟友在内的许多其他国家的利益,加勒比地区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牙买加人这样认为。

 

       2012年,中国交建在牙买加投资7.2亿美元,修建一条贯通牙买加南北的“北京高速公路”(实际名称是南北高速公路)。这条四车道高速公路,横跨山脉向南延伸约67公里(41.6英里)。修建南北高速公路是牙买加政府多年的愿望,此前有法国公司投资,当修到1/3时遇到地质问题,法国公司不仅扬长而去还要求赔偿,这条道路被搁置多年。迄今为止,这个项目是中国在加勒比地区最大的投资项目。加上酒钢集团收购了牙买加的阿尔伯特氧化铝厂,这家企业自1970建成后的44年里已经被关闭两次。目前酒钢集团正着手进行约5亿美元的设备更新改造。在外商直接投资只有一位数、青年失业率高达22%的小国,中国已经被牙买加视为“唯一的希望”:中国是牙买加最大的投资与贷款来源国。

 

       权衡牙中关系所有潜在收益与美国施压可能的负面影响,对牙买加来说是一个钱币的两面。牙买加还是形成共识:牙买加与更多的加勒比海国家必须接受,即美国是该地区的主导力量,牙买加没有兴趣与美国对抗,而是要通过成熟的外交以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牙买加政府明确表示,之所以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目的是“进一步分享中国发展历史机遇”,争取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以改善基础设施并强化可怜的基础工业(主要是食品加工业)。这反映了牙买加政府决心在受传统美国影响的地区开辟国家主权空间的现实,也是美国限制这个地区与中国的外交与经济合作的压力并不起作用的终极原因。

 

       三 中国在拉美的四种存在形态

       行走拉美让我们有机会窥视“一带一路”倡议延伸到拉美之后发生了什么。拉美十国行共324天,实地调研了中国在拉美十国的128个项目,完成对486人次的访谈,这些项目与人员分散在拉美巍峨的安第斯山脉、凄美的巴塔哥尼亚高原,贫瘠的塔拉拉沙漠,原始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以及恢宏的莫雷诺冰川……项目包括投资、并购、工程承包,项目总金额788.54亿美元。中国在拉丁美洲的可见之手随处可见、触手可及。

 

       中国也早就不仅仅是拉丁美洲的一个贸易伙伴,还是拉丁美洲基础设施的建设者与为该地区提供融资信贷的最大资金来源国。

 

       我们沿着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双边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并购与金融信贷四条主线,观测中国在拉美以何种方式存在以及存在方式发生的变化。

 

       1.拉美是“一带一路”第七条贸易走廊

       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六条贸易走廊正在规划中,包括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巴基斯坦、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六条经济走廊,而中国与拉美的贸易走廊未在其中。但是,无论“在”与“不在”,这条重要的商品交换贸易走廊一直就在那里!暂不追溯16世纪通过“马尼拉大帆船”时期中国开始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所进行的贸易,而是把叙事的起点拉近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2001年。

 

       中拉贸易起飞于2003年,虽然经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滑有几次起伏,总体上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短短十几年,中国已经成为南美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与拉丁美洲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美洲开发银行在《2017年拉丁美洲贸易趋势》则给出了详细的数据(见图1)。这份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与18个拉丁美洲国家和7个加勒比海国家的贸易量占到总量的27%,排在美国35%的后面,比欧盟的6%高出21个百分点。

 

       中拉贸易额目前还少于美国,但中拉贸易正在快速增长,仍处于上升曲线中,从十多年的历史数据看出这一增长的态势:中拉贸易总额从2002年的170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近3060亿美元,其中,中国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进口为1580亿美元,占中国进口总额的近7.5%;而中国对该地区的出口总额为1480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5.9%。关键是这一趋势没有减弱的迹象。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2014-2017年商品贸易额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百分比的变化,南美洲、中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2014年至2017年出口增长分别是-2.1%、1.8%、1.9%与 2.9%;进口增长为-2.7%、-6.4%、-6.8% 和4.0%,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占有34%作出贡献。

 

       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表示,在10年内将中拉贸易总额提高到5000亿美元的目标。大多数研究机构预测,中国将在2030年超过美国,成为拉美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一增加中拉贸易和经济增长的长期计划,受到拉美国家普遍的期待。但从贸易结构上看,拉美以大宗商品换取工业制成品的整体贸易格局并没有得到好转。

 

       在巴西中国交建在马拉尼昂州投资兴建的圣路易斯港项目采访时看到,这里已经有淡水河谷马德拉铁矿石专用港口和伊塔基两个港口满负荷运营,2018年淡水河谷生产铁矿石3.9亿吨,其中出口中国有2.05亿吨;而马德拉港主要运输谷物、纸浆等,大部分产品是运往中国。

 

       面向大西洋望去,海上公共锚地停有26艘船舶等待进港,锚地的船舶比巴拿马科隆港外的还多。在拉丁美洲最大的港口桑托斯港,每年从这里出口大豆占巴西大豆出口总量的70%,巴西生产大豆总量的80%运往中国。2018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6610万吨。2016/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超过9300万吨。

 

       长期以来,该地区大多数主要商品出口国严重依赖中国作为初级商品的目的地。目前南美洲的9个国家(除哥斯达黎加外)高度依赖中国的出口市场(见表3),南美最大的出口国对四种商品的依赖程度很高——大豆、石油、铜和铁矿石。2018年,中国从该地区进口的主要是自然资源大宗商品,包括铁矿石(29%)、大豆(19%)、石油(19%)和铜(8%)。2017年中国占巴西出口总额的近一半,分别占智利和秘鲁出口的27%和25%。在任何一年中,智利铜产量的绝大部分都将运往中国。

 

       贸易流动是双向的。中国长时间以来将拉美视为一个重要的出口目的地(见表4),但是现在中国出口该地区的产品与十年前大不相同。伴随着对中国制造高端产品整体需求增加,本地化工业的衰落,以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这个地区投资建厂,以及建设诸如特高压输变电线路、铁路、港口、水库等等,大大增加了中国向拉美国家出售各种高技术产品,包括电动机械及设备(21%); 机械及机械用具(15%);铁路车厢、机动车辆及零部件(7%),还有尖端的电信设备与电子产品,当然,众多的一般消费品依然不会缺席。

 

       2.基础设施建设是最大亮点

       比如,牙买加南北高速公路(PPP)项目始于2012年,特许协议签署的日期实际上比“一带一路”倡议本身还早。中国企业在拉美地区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绝大多数都是原本就在这些国家的发展规划中,有些大的项目还是拉美国家几十年的梦想。而“一带一路”这个平台起到加快与助推的作用,为所在国的商业、公共服务等广泛领域更早带来收益。

 

       根据美洲对话数据库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中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关注的有150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事实上应该不止如此。承建厄瓜多尔科卡科多辛克雷水电站的中国电建,在该国还承建了总长510公里的11条高速公路和19座桥梁;截至2018年,150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中约2/3完成并交付使用,还有一小部份正在建设中,其中有为数不多的项目被取消或延迟,比如委内瑞拉的蒂纳科-阿纳科铁路项目。还有横跨南美洲大陆,连接太平洋岸及大西洋岸的两洋铁路(秘鲁和巴西的港口之间)、巴拿马至奇里基铁路,阿根廷一个45亿美元的核电站项目尚在设计与技术、财务可行性研究阶段,这些项目将成为拉美东道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后启动的项目。

 

       仅就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最成功的有三大类。首当其冲的是港口设施。港口项目类型和规模上有很大差异,从疏浚到建设,再到收购或者运营。目前中国企业在拉美约有20多个港口项目已经完成新建、扩建或者交易并购,还有一些在进行中;其次是水电站建设,拉美几个最大的水电站,比如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正在建设的阿根廷孔拉水电站,总投资额52亿美元。目前世界各地总造价10亿美元以上的水电站,90%以上是由中国公司承建;再有就是被称为“国家名片”的特高压输电网,中国在巴西建设的两条美丽山特高压输变电网,是特高压走出国门的标志性项目。

 

       3.异军突起的投资与并购

       中国企业正在从双边贸易、工程承包到投资并购的转变,在矿业、石油、建筑、银行和公用事业等主要行业都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中国参与拉美基础设施分为三类:

       第一类属于工程承包类,由所在国用国家主权担保向中国政府贷款,并以此支付工程建设款,被称为政府间框架协议的“两优”项目(“优买”、“优贷”),这类项目占多数。

 

       第二类是参与拉美近年如雨后春笋般的PPP项目投资,包括道路、风力发电等。

 

       第三类是投资并购。国家电网在巴西修建的两条美丽山特高压输变电线路,美丽山一期与巴西国家电力共同投资,二期则是国家电网独立投资,两条特高压线路的总投资为70亿美元。国家电网还收购了巴西电力企业CPFL Energia,总收购金额296亿雷亚尔,总计超过80亿美元。中国五矿集团在秘鲁收购的拉斯邦巴斯铜矿,交易金额最大,包括投资超过100多亿美元。另外国家电力投资公司以23亿美元收购了巴西圣西芒水电站。2017年,在电力行业的推动下,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并购达到创纪录的177亿美元,占拉美地区国际并购总额的33.2%。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存量超过3800亿美元。拉美成为仅次于亚洲的中国海外投资第二大目的地。

 

       在港口项目中,中资企业一方面投资新港口的建设,另一方面也收购老港口。在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咽喉巴拿马,中交疏浚正在建设科隆集装箱港(PCCP),投资人是山东岚桥集团,这个项目为在大西洋一侧的科隆港又增加了一个集装箱港口,目前已经建有的三个集装箱港,分属台湾长荣集团、香港和黄与Manzanillo International Terminal(投资者是美资与当地合资)。PCCP建成后将是科隆港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另外,中国交建在巴西投资的圣路易斯港口也正在建设中。除了新建作为粮食物流产业链条结点的港口,中国公司还参与到并购原有的港口的行列。比如中粮集团在2014年和2015年收购了巴西Santos港口的两个码头;招商局港口收购了巴西巴拉那瓜港口。

 

       中粮集团在巴西约有28%的大豆出口使用北部港口,雨季来临时,连接农业种植带至北部港口的公路上,因大吨位运输车陷入泥泞,排队等待几天很常见,在一个运输成本奇高的国家损失显而易见。目前有中国企业正着手对道路进行改造与新建铁路的规划,试图搭建一个物流畅通的渠道。

 

       毋庸讳言,这也会让人对中国在拉美日益延长的产业链以及在能源等关键产业持续增加的势力留有戒心。所以有人质疑,“一带一路”倡议扩展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特别是中国公司正在对拉美基础设施进行更广泛的整合,包括新增与存量的调整,是确保更有效地将初级商品从港口运往中国。比如上面提到中国在该地区的粮食供应链一体化(生产、加工、物流和营销)方面的努力,使中国在该地区的一些战略部门中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当然还包括收购的能源、矿产资源企业。事实上,原本这些资源大多数也并不掌握在拉美人手中,比如中粮收购的是荷兰公司Nidera和中国香港Noble Group。国家电网购买了巴西电力的股份,但巴西政府出售这部分资产的时候是公开市场的操作,即便中国公司不买,其他国家的资本照样进入。

 

       “拉美地区很久以来存在明显的基础设施赤字,拉丁美洲不仅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重大升级,我们还有超过60%的道路未铺设,有超过2000万人无法获得电力。中国帮助改善基础设施,是对我们自己有利”,当地人这样说。

 

       4.活跃拉美的中国金融及影响

       2018年行走拉美十国启程前,整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正处于经济复苏时期,2017年这个地区经济平均增长率为1.3%,而2018年上升到1.5%,除了智利(4.025%)、秘鲁(3.977%)与巴拿马(3.677%)三个国家经济增长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3.7%外,墨西哥(1.994%)、牙买加(1.856%)、厄瓜多尔(1.377%)、巴西(1.118%)四国挣扎在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水平之下;而阿根廷(-2.515%)与委内瑞拉(-14%,2017)。总体上拉美地区正处于经济缓慢复苏时期。

 

       拉美国家的经济复苏需要吸引更多的投资,在中国资金大举进入的同时,欧盟依旧是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而美国对拉美的投资逐年减少,包括美国的对外援助。中国资金的进入某种程度上填补了缺口。

 

       评估中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活动的规模,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投资与并购,其背后都有着强大资金的支撑。中国资金流向拉美,并不是近几年才发生的,上世纪90年代初,首都钢铁公司率先进入拉美,收购了秘鲁铁矿;几乎在同一时间,中石油投资秘鲁塔拉拉油田,他们是中国大型企业进入拉美的先行者。中国进入拉美与进入非洲政府间框架合作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不同,进入拉美市场是以投资、并购资源性产品先行。20多年过去,从当初的几亿美元收购或者投资能矿产业,已经演变到现在的几十亿、百亿美元。

 

       通过本次对124个项目的调研发现,几百家中国企业活跃在拉美,其合作领域更加多元化,包括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制造、信息技术和农业等等,成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规模最大、投资产业最多的地区,而每一个项目的背后都有中国金融机构的身影。

 

       目前在拉美地区活跃着三种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首先是两家中国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DB)和中国进出口银行(CEXIM),它们在一些拉美国家设有代表处,并一直担负着双边政府框架项目的大额融资,这些贷款是以国家主权担保借贷与偿还,用于修建包括公路、机场等“互联互通”项目,也有水电站、光伏电站等资源能源开发项目,还有学校、医院、住房等民生项目。相比之下,中国的政策性银行比如进出口银行,通常提供比美国进出口银行更优惠的利率。同时,政策性银行为了确保能源安全,在拉美一些国家发放了以大宗商品(石油)做抵押的数百亿美元贷款,包括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中国以提前锁定未来多年的石油供给作为交换。有数据显示,两家政策性银行的贷款约占中国跨境贷款的75%左右。

 

       政策性银行所发挥的作用,从积极方面来看,中国显然是拉美国家新的和不断增长的资金重要来源,尤其是那些无法进入全球资本市场的国家。此外,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角度来看,这些贷款并未附带与国际金融机构和西方贷款相关的政策条件。关键的是政府融资主要是投资长期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而对这些项目的投资,依赖“市场之手”很多是无法实现的。

 

       其次就是中国金融机构进入拉美,是“一带一路”沿线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中国多家商业银行纷纷在拉美建立分行或者子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与交通银行等,目前在拉美设有10多家分支机构。这些分行、子行的建立,扩大了中国金融在巴西、智利,秘鲁、巴拿马、墨西哥和阿根廷的金融与经济渗透度。比如阿根廷工商银行子行已经是当地主流银行之一。中国境外商业银行目标客户不仅“向内”也“向外”,他们既为中国公司在该地区运营提供融资与服务,也为当地客户提供以人民币计价的结算、清算、存款、贷款和贸易融资,以及离岸人民币服务。

 

       最后就是中国于2014年和2015年先后成立的两家中拉基金也活跃于此。其一是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发起的中拉合作基金,其二是由人民银行、外汇局、国开行发起设立的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总规模300亿美元的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首期100亿美元已投入运营,首笔股权投资支持三峡集团参与巴西两个水电站的运营。两个中拉基金虽然初始资金额度较少,但是以股权合作方式的进入,起到种子基金的作用以及缓解流动性的压力。

 

       根据美洲对话201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自2005年以来,中国一直是该地区的融资来源。中国向委内瑞拉贷款672亿美元以换取石油,向巴西贷款289亿美元,向厄瓜多尔和阿根廷分别贷款184亿美元与169亿美元。目前中国为拉美国家融资总额近1500亿美元,这比世界银行、IMF和美洲开发银行给该地区提供的贷款总额还多。这些还不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与拉美多国签署本币互换协议(约几百亿美元)与近千亿美元的QFII额度(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在外国投资有限以及多边信贷选择支持拉美基础设施建设意愿微弱的背景下,加上是跨境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金融机构成为持续投资拉丁美洲地区的重要资本来源,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首选贷款人。“中国是拉丁美洲动荡时期的最好的国际合作伙伴”,前智利驻华大使Jorge Heine说。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金融机构抛弃一些违约或者重债国家,在一些国家处境岌岌可危时,是中国伸出援助之手。

 

       在与伙伴国家谈判一揽子援助计划时,中国往往将不同的金融工具捆绑在一起,从赠款、低息贷款到以竞争性市场利率提供的出口信贷和贷款不等。中国将官方资金转化为经济、安全声誉的能力在增强。如今要左右那些对中国怀有敬意的外国领导人和公众越来越困难。这既是硬实力,也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